mirror media logo
sponsor this articledonate贊助本文

已複製連結至剪貼簿

【圖輯】離港一年 林榮基在台灣的日子

去年4月25日,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離開香港、抵達台灣,成為公開因反對《逃犯條例》而逃離香港的第一人。一年過後,他在台灣小股東的協助下重起爐灶,圖為開幕前夕,他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裡的小書店接受訪問,背後旗幟他打算放在一樓招徠生意。
去年4月25日,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離開香港、抵達台灣,成為公開因反對《逃犯條例》而逃離香港的第一人。一年過後,他在台灣小股東的協助下重起爐灶,圖為開幕前夕,他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裡的小書店接受訪問,背後旗幟他打算放在一樓招徠生意。
去年4月25日,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離開香港、抵達台灣,成為公開因反對《逃犯條例》而逃離香港的第一人。一年過後,他在台灣小股東的協助下重起爐灶,圖為開幕前夕,他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裡的小書店接受訪問,背後旗幟他打算放在一樓招徠生意。
台北銅鑼灣書店外2坪大的陽台身兼廚房和回收室,一側是大量拆封後的書籍紙箱和家用垃圾,另側曬衣竿下擺著超迷你冰箱和小茶几,垂直層架塞進他的極簡人生:米桶、電鍋、熱水瓶、茶葉與去漬油。林榮基在書店小陽台點了一口菸,雙手撐腰深呼吸。他說腰痛是老毛病了,書佬這些年搬書無數,累積的勞動也造成腰疾。
台北銅鑼灣書店外2坪大的陽台身兼廚房和回收室,一側是大量拆封後的書籍紙箱和家用垃圾,另側曬衣竿下擺著超迷你冰箱和小茶几,垂直層架塞進他的極簡人生:米桶、電鍋、熱水瓶、茶葉與去漬油。林榮基在書店小陽台點了一口菸,雙手撐腰深呼吸。他說腰痛是老毛病了,書佬這些年搬書無數,累積的勞動也造成腰疾。
台北銅鑼灣書店外2坪大的陽台身兼廚房和回收室,一側是大量拆封後的書籍紙箱和家用垃圾,另側曬衣竿下擺著超迷你冰箱和小茶几,垂直層架塞進他的極簡人生:米桶、電鍋、熱水瓶、茶葉與去漬油。林榮基在書店小陽台點了一口菸,雙手撐腰深呼吸。他說腰痛是老毛病了,書佬這些年搬書無數,累積的勞動也造成腰疾。
書店老闆在去年逃到台灣,一心想重開銅鑼灣書店,當時相中的地點是西門町。彼時他在西門町香港友人的書店受訪,採訪中途抽起菸來。
書店老闆在去年逃到台灣,一心想重開銅鑼灣書店,當時相中的地點是西門町。彼時他在西門町香港友人的書店受訪,採訪中途抽起菸來。
書店老闆在去年逃到台灣,一心想重開銅鑼灣書店,當時相中的地點是西門町。彼時他在西門町香港友人的書店受訪,採訪中途抽起菸來。
林榮基去年抵達台灣一週之後受訪,翻開隨身皮夾,留著沒花掉的港幣。
林榮基去年抵達台灣一週之後受訪,翻開隨身皮夾,留著沒花掉的港幣。
林榮基去年抵達台灣一週之後受訪,翻開隨身皮夾,留著沒花掉的港幣。
去年五月,林榮基接受我們的採訪,結束後在西門町附近的香港餐廳吃麵。港式餐蛋麵仍是他的鄉愁。
去年五月,林榮基接受我們的採訪,結束後在西門町附近的香港餐廳吃麵。港式餐蛋麵仍是他的鄉愁。
去年五月,林榮基接受我們的採訪,結束後在西門町附近的香港餐廳吃麵。港式餐蛋麵仍是他的鄉愁。
尋尋覓覓,林榮基曾鎖定西門町為銅鑼灣書店另起爐灶的新址。
尋尋覓覓,林榮基曾鎖定西門町為銅鑼灣書店另起爐灶的新址。
尋尋覓覓,林榮基曾鎖定西門町為銅鑼灣書店另起爐灶的新址。
今年四月,林榮基為了申請在台灣居留,前往移民署按指紋。依照程序,他必須把指紋寄回香港,而香港警署會核發良民證給他。但他不確定港府是否會核發良民證。
今年四月,林榮基為了申請在台灣居留,前往移民署按指紋。依照程序,他必須把指紋寄回香港,而香港警署會核發良民證給他。但他不確定港府是否會核發良民證。
今年四月,林榮基為了申請在台灣居留,前往移民署按指紋。依照程序,他必須把指紋寄回香港,而香港警署會核發良民證給他。但他不確定港府是否會核發良民證。
開幕前夕,書店老闆一一把書籍上架,有些書本尚未完全到貨,為此他有些發愁。
開幕前夕,書店老闆一一把書籍上架,有些書本尚未完全到貨,為此他有些發愁。
開幕前夕,書店老闆一一把書籍上架,有些書本尚未完全到貨,為此他有些發愁。
十多坪的書店一角是「住商混合」的辦公區、收銀檯、起居室兼臥室,辦公桌上鋪是臥榻,斗室逼仄,書店老闆只需從辦公桌轉個身,往床上一撈,就能取來昨晚的睡前讀物。收銀檯身兼他的餐桌,他戲稱自助餐廳的餐盒為「buffet」,這天中午,一邊受訪一邊吃掉半個飯包,剩下半個,留做晚餐。
十多坪的書店一角是「住商混合」的辦公區、收銀檯、起居室兼臥室,辦公桌上鋪是臥榻,斗室逼仄,書店老闆只需從辦公桌轉個身,往床上一撈,就能取來昨晚的睡前讀物。收銀檯身兼他的餐桌,他戲稱自助餐廳的餐盒為「buffet」,這天中午,一邊受訪一邊吃掉半個飯包,剩下半個,留做晚餐。
十多坪的書店一角是「住商混合」的辦公區、收銀檯、起居室兼臥室,辦公桌上鋪是臥榻,斗室逼仄,書店老闆只需從辦公桌轉個身,往床上一撈,就能取來昨晚的睡前讀物。收銀檯身兼他的餐桌,他戲稱自助餐廳的餐盒為「buffet」,這天中午,一邊受訪一邊吃掉半個飯包,剩下半個,留做晚餐。
銅鑼灣書店重開前夕,書店老闆抓緊時間,在媒體訪問的空檔,給書本上標籤。我們這才知道,他整理書籍的時候習慣放音樂,重複的勞動,看上去像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銅鑼灣書店重開前夕,書店老闆抓緊時間,在媒體訪問的空檔,給書本上標籤。我們這才知道,他整理書籍的時候習慣放音樂,重複的勞動,看上去像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銅鑼灣書店重開前夕,書店老闆抓緊時間,在媒體訪問的空檔,給書本上標籤。我們這才知道,他整理書籍的時候習慣放音樂,重複的勞動,看上去像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書店重開前,書佬在街頭遇到潑漆,當我們再次登門,他已換掉紅襯衫。他在疲憊中打起精神,和我們談幾本書的好與不好,看上去就像沒經歷潑漆事件一般淡定。
書店重開前,書佬在街頭遇到潑漆,當我們再次登門,他已換掉紅襯衫。他在疲憊中打起精神,和我們談幾本書的好與不好,看上去就像沒經歷潑漆事件一般淡定。
書店重開前,書佬在街頭遇到潑漆,當我們再次登門,他已換掉紅襯衫。他在疲憊中打起精神,和我們談幾本書的好與不好,看上去就像沒經歷潑漆事件一般淡定。
4月25日,銅鑼灣書店在台灣如期開幕,花籃和祝福湧入小店。圖為林榮基捧著華人民主書院致贈的「自由」牌匾。
4月25日,銅鑼灣書店在台灣如期開幕,花籃和祝福湧入小店。圖為林榮基捧著華人民主書院致贈的「自由」牌匾。
4月25日,銅鑼灣書店在台灣如期開幕,花籃和祝福湧入小店。圖為林榮基捧著華人民主書院致贈的「自由」牌匾。
去年4月25日,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離開香港、抵達台灣,成為公開因反對《逃犯條例》而逃離香港的第一人。一年過後,他在台灣小股東的協助下重起爐灶,圖為開幕前夕,他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裡的小書店接受訪問,背後旗幟他打算放在一樓招徠生意。
台北銅鑼灣書店外2坪大的陽台身兼廚房和回收室,一側是大量拆封後的書籍紙箱和家用垃圾,另側曬衣竿下擺著超迷你冰箱和小茶几,垂直層架塞進他的極簡人生:米桶、電鍋、熱水瓶、茶葉與去漬油。林榮基在書店小陽台點了一口菸,雙手撐腰深呼吸。他說腰痛是老毛病了,書佬這些年搬書無數,累積的勞動也造成腰疾。
書店老闆在去年逃到台灣,一心想重開銅鑼灣書店,當時相中的地點是西門町。彼時他在西門町香港友人的書店受訪,採訪中途抽起菸來。
林榮基去年抵達台灣一週之後受訪,翻開隨身皮夾,留著沒花掉的港幣。
去年五月,林榮基接受我們的採訪,結束後在西門町附近的香港餐廳吃麵。港式餐蛋麵仍是他的鄉愁。
尋尋覓覓,林榮基曾鎖定西門町為銅鑼灣書店另起爐灶的新址。
今年四月,林榮基為了申請在台灣居留,前往移民署按指紋。依照程序,他必須把指紋寄回香港,而香港警署會核發良民證給他。但他不確定港府是否會核發良民證。
開幕前夕,書店老闆一一把書籍上架,有些書本尚未完全到貨,為此他有些發愁。
十多坪的書店一角是「住商混合」的辦公區、收銀檯、起居室兼臥室,辦公桌上鋪是臥榻,斗室逼仄,書店老闆只需從辦公桌轉個身,往床上一撈,就能取來昨晚的睡前讀物。收銀檯身兼他的餐桌,他戲稱自助餐廳的餐盒為「buffet」,這天中午,一邊受訪一邊吃掉半個飯包,剩下半個,留做晚餐。
銅鑼灣書店重開前夕,書店老闆抓緊時間,在媒體訪問的空檔,給書本上標籤。我們這才知道,他整理書籍的時候習慣放音樂,重複的勞動,看上去像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書店重開前,書佬在街頭遇到潑漆,當我們再次登門,他已換掉紅襯衫。他在疲憊中打起精神,和我們談幾本書的好與不好,看上去就像沒經歷潑漆事件一般淡定。
4月25日,銅鑼灣書店在台灣如期開幕,花籃和祝福湧入小店。圖為林榮基捧著華人民主書院致贈的「自由」牌匾。
  • 文字︱陳虹瑾 攝影︱王漢順
延伸閱讀
  • 【噩夢初醒1】夢裡不知身是客 書佬驚醒才發現身在台灣
    【噩夢初醒1】夢裡不知身是客 書佬驚醒才發現身在台灣
  • 【噩夢初醒2】「人權開始慢慢沒了」 林榮基來台參加書展返港痛哭
    【噩夢初醒2】「人權開始慢慢沒了」 林榮基來台參加書展返港痛哭
  • 【噩夢初醒3】書店開幕前被潑漆 林榮基:動手的3人背後是暴力政權的國家機器
    【噩夢初醒3】書店開幕前被潑漆 林榮基:動手的3人背後是暴力政權的國家機器
  • 【噩夢初醒4】投資人贊助7萬歐元重開書店 林榮基沒收到還被A走
    【噩夢初醒4】投資人贊助7萬歐元重開書店 林榮基沒收到還被A走
  • 【噩夢初醒番外篇】林榮基評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西遊記...「都有問題」
    【噩夢初醒番外篇】林榮基評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西遊記...「都有問題」
  • 【噩夢初醒番外篇】見路旁打疫苗以為遇詐騙 林榮基自嘲「港人保護性太強」
    【噩夢初醒番外篇】見路旁打疫苗以為遇詐騙 林榮基自嘲「港人保護性太強」
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• 內容授權
  • 下載APP
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• 內容授權
  • 下載APP
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• 客服信箱MM-onlineservice@mirrormedia.mg
  • 客服電話02-6633-3966
  •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
本網頁使用 YouTube API 服務, 詳見
YouTube 服務條款、 Google 隱私權與條款
瀏覽此頁面即代表您同意上述授權條款及細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