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rrormedia
註冊/登入登入

財經理財

理財

美食旅遊

美食焦點旅行台灣看見世界廚房密技好酒情報

娛樂

鏡大咖影劇專欄

人物

一鏡到底心內話鏡相人間財經人物

新聞深探

時代現場完整全文
  • 財經理財
    理財
  • 美食旅遊
    美食焦點
    旅行台灣
    看見世界
    廚房密技
    好酒情報
  • 娛樂
    鏡大咖
    影劇專欄
  • 人物
    一鏡到底
    心內話
    鏡相人間
    財經人物
  • 新聞深探
    時代現場
    完整全文
  • 動態雜誌
註冊/登入登入

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陸股2800點低檔震盪 基金ETF穩賺操作術

mm-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
中國股市向來熊長牛短,投資人應先確認自己對震盪行情的忍受度,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。(東方IC)
中國股市向來熊長牛短,投資人應先確認自己對震盪行情的忍受度,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。(東方IC)
文
  • 鄧麗萍
主播
  • 智偉

發布時間 2019.08.23 06:05 臺北時間

更新時間 2023.09.12 20:31 臺北時間

蕭碧燕陸股基金理財最前線ETF
facebook-shareline-share
已複製連結
donate贊助本文
  • facebook-shareline-share
    已複製連結
  • donate贊助本文
過去10多年,台灣投資人最喜歡的商品就是人民幣資產,隨著人民幣匯率貶破7,投資人面臨股匯雙殺窘境。專家認為,中國股市仍處於相對低點,定時定額不宜停扣,至於陸股ETF,目前多空都不好做,可等待貿易戰明朗化再布局。
近1年定時定額投資中國基金的投資人,多數仍處於虧損狀態,而且虧損程度可能達2位數。基金教母蕭碧燕指出,中國股市向來熊長牛短,因此扣款過程「虧」的時間比較長,她建議投資前應先把基金屬性搞清楚,接受了再買。
蕭碧燕表示,定時定額扣久一點,累積的金額才會多,一旦股市反轉向上後,贖回的本利和會更豐碩。而且目前A股仍處於相對低點,停扣代表要放棄買在低點的機會,長線投資人應確認自己能否忍受中國基金的大波動,並算好未來要長期投入的資金,「然後耐心等待停利點。」
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早在2002年,政府還未開放投資陸股之前,就到香港開戶買中國ETF,2007年高點賣出大賺1倍。投資陸股17年的朱岳中認為,「現在行情變化太大,多空都不好做。」
目前朱岳中僅續抱之前買進的ETF賺配息,正等待下一個買點出現。「通常上證指數3000點以下買進,都有機會賺到波段財,但現在空間上漲不大,加上貿易戰變數多,可能要拖到明年下半年才有結果。」
向來以ETF進行多空操作A股、有基金女王稱號的林寶珠也認為,貿易戰是持久戰,會拖延一段時間,「近兩個月我正在放暑假,不做多也不做空,等到市場狀況更明朗時再進場。」
「中國經濟表現不好,GDP數據創27年來最差,中國股市主要靠政策拉抬。」林寶珠認為,目前中國政府救市的政策積極,貨幣政策也大放水,對股市有撐,「通常景氣循環到了9月、10月容易碰到低點,到時可再慢慢進場。」

本新聞文字、照片、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,未經鏡週刊授權,任何媒體、社群網站、論壇等均不得引用、改寫、轉貼,以免訟累。

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鏡週刊、了解內容授權資訊。

小心意大意義,小額贊助鏡週刊!

donate贊助本文
延伸閱讀
  •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貨幣戰重傷 台灣人民幣定存蒸發200億元
   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貨幣戰重傷 台灣人民幣定存蒸發200億元
  •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陸股高點下殺逾3成 股王貴州茅台逆市站穩千
   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陸股高點下殺逾3成 股王貴州茅台逆市站穩千
  •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人民幣兌美元恐續貶 定存族有小賺先換回台幣
   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人民幣兌美元恐續貶 定存族有小賺先換回台幣
  •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人民幣定存匯損解套 專家建議轉進保單賺收益
    【人民幣破7求生術】人民幣定存匯損解套 專家建議轉進保單賺收益
最新文章

    熱門文章
    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  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    • 內容授權
      • 下載APP
    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  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  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  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    • 內容授權
      • 下載APP
    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  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    • 客服信箱MM-onlineservice@mirrormedia.mg
      • 客服電話02-6633-3966
      •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
      本網頁使用 YouTube API 服務, 詳見
      YouTube 服務條款、 Google 隱私權與條款
      瀏覽此頁面即代表您同意上述授權條款及細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