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rrormedia
註冊/登入登入

財經理財

理財

美食旅遊

美食焦點旅行台灣看見世界廚房密技好酒情報

娛樂

鏡大咖影劇專欄

人物

一鏡到底心內話鏡相人間財經人物

新聞深探

時代現場完整全文
  • 財經理財
    理財
  • 美食旅遊
    美食焦點
    旅行台灣
    看見世界
    廚房密技
    好酒情報
  • 娛樂
    鏡大咖
    影劇專欄
  • 人物
    一鏡到底
    心內話
    鏡相人間
    財經人物
  • 新聞深探
    時代現場
    完整全文
  • 動態雜誌
註冊/登入登入

【抗疫十七年番外篇】陳秀丹:趁防疫體檢台灣健保體制

mm-logo會員專區人物
陳秀丹目前是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,2003年曾獲頒治療SARS有功個人獎。
陳秀丹目前是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,2003年曾獲頒治療SARS有功個人獎。
文
  • 李桐豪
攝影
  • 林煒凱
影音
  • 梁僑恩
  • 何懿原
  • 陳岳威
主播
  • 智偉

發布時間 2020.03.24 09:58 臺北時間

更新時間 2023.09.12 20:34 臺北時間

醫師健保感染SARS鏡相人間武漢肺炎
facebook-shareline-share
已複製連結
donate贊助本文
  • facebook-shareline-share
    已複製連結
  • donate贊助本文
「我記得那一天我要回台北,聽到車上廣播說陳靜秋護理長死了,我哭了。當天,我進隔離病房照顧疑似病患,在跟病人講話時,突然發現我的N95口罩沒有戴好,漏氣了,我的心都涼了。我們家有佛堂,那個晚上我跟觀世音菩薩說,我心裡難過。難過不是擔心自己怎樣,而是害怕我門診的病人會因為我提心吊膽。我還有小孩,如果我死了,他們才小學,等於是我這個做媽媽的責任沒有完成。」
陳秀丹目前是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,2003年曾獲頒治療SARS有功個人獎,疫情蔓延期間,她談及令她印象深刻的那一天,然而我們請她進一步回憶當時社會氣氛,她卻渾然不覺,「我所有時間都在醫院,一個禮拜回家一次,外面的世界怎麼樣、股票跌得多慘?沒有去注意。每天一早就要開防疫會議,防疫會議之後就是看病,我是呼吸治療科主任,但醫院沒有一個專責的感染科醫師,所以我負責我們醫院的感染管控。每天晚上還要上網,去看國外有什麼新的發現,並且和同業醫師打電話,互通有無,看看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和防護策略。」
面對一無所知的疫病,她等於邊做邊學。這一次她一樣在醫療最前線,問新冠肺炎和非典可怕之處在哪裡?「非典型肺炎來得快,你今天看到病人的肺X光片可能差一點,可能明天就整個肺完全白掉了。新冠也很快,一開始只是輕症,很可能幾天後喘起來了。我們從網路上看到錄影帶,某些人在路上走,走著走了就突然倒地。臨床上看到大部分的新冠肺炎病人,輕症就是喉嚨痛、拉肚子、頭痛,跟一般流感類似。所以國外有人擔心冠狀病毒會不會流感化,我們當然不希望冠狀病毒像流感一樣,每年都來擾亂人世,我們比較希望就這一次就全部解決。」
她說因為SARS過於慘痛,在此之後,台灣防疫體制強化了,「在SARS之後,政府開始重視感染科醫師的價值。台灣醫師的薪水大多採取PPF制度(proportional physician fee),所謂PPF制度,醫生做越多,領越多。醫生基本薪資很少,像我公務人員,底薪5萬多吧,感染科醫師,真的沒有什麼插管,超音波的檢查,洗腎可以分紅,是不被重視的,相對產值低,但SARS之後,不管大醫院或小醫院,只要醫院床數到某個數目,你就必須要一個專門的感染科醫師,這些醫生就有一定的保障薪,感染控制也變成醫院評鑑的必備項目,感控沒過,一切都沒過了。」
她分析,在SARS之後台灣建立一整套的疾病管制,包含疫情追蹤,資訊的透明化,全員動員,民眾防疫觀念的強化,這次防疫沒有失分的關鍵,「我們之所以恐慌是因為不知道實情,聽別人亂講一通會造成恐慌,杜絕假新聞的散播也非常重要,因為民心必須獲得一個安定的力量。」
我們問陳秀丹醫生醫療資源有限的,台灣一下子馬力全開,是否會怕後繼無力?身處醫療最前線的她說台灣有信心,但她也呼籲政府藉機為台灣的體檢給費制度好好健檢,「台灣健全世界都羨慕,保費低品質高,是壓榨醫護人員的結果。現在新冠肺炎發生,各大醫院門診量與住院病人少很多,政府可以去研究數據,非冠狀病毒導致的死亡有沒有變多?如果沒有,政府是不是該考慮某些醫療資源在平日被浪費?」
她長年推動末期病人的緩和照顧,推動善生善終理念,希望醫療資源可以合理分配,不要因為健保都有給付,導致生命末期病人的死亡被拖延,例如癌症末期或意識昏迷病患,還長期使用呼吸器、甚至洗腎,造成健保的負擔,「醫療資源有限,當我們浪費醫療資源在無效醫療上,就會剝奪其他更重要的醫療照顧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甚至預防疾病的發生更重要。當在醫療端,製造了一個苦難,苟延殘喘活下來的人,家人和社會要付出多少代價?一個好的健保政策,應該引導和約束民眾必須有正確的醫療行為,珍惜醫療資源,透過社會教育,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。」

本新聞文字、照片、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,未經鏡週刊授權,任何媒體、社群網站、論壇等均不得引用、改寫、轉貼,以免訟累。

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鏡週刊、了解內容授權資訊。

小心意大意義,小額贊助鏡週刊!

donate贊助本文
延伸閱讀
  • 【抗疫十七年1】第一線護理師憶SARS死者 「3層屍袋,每層都灑漂白水,直接火化」
    【抗疫十七年1】第一線護理師憶SARS死者 「3層屍袋,每層都灑漂白水,直接火化」
  • 【抗疫十七年2】染SARS有多痛苦? 倖存護理師:「我把自己喘成了氣胸」
    【抗疫十七年2】染SARS有多痛苦? 倖存護理師:「我把自己喘成了氣胸」
  • 【抗疫十七年3】抗煞護理師當年拿月俸回家 家人「用酒精一張張擦拭鈔票」
    【抗疫十七年3】抗煞護理師當年拿月俸回家 家人「用酒精一張張擦拭鈔票」
  • 【抗疫十七年4】台灣防疫築「馬其頓防線」 9年前就演練「伊波拉病毒」入侵
    【抗疫十七年4】台灣防疫築「馬其頓防線」 9年前就演練「伊波拉病毒」入侵
最新文章

    熱門文章
    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  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    • 內容授權
      • 下載APP
    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  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    • 鏡週刊紙本雜誌
      • 訂閱電子雜誌
      • 內容授權
      • 下載APP
      • 新聞自律綱要
      • 《鏡週刊》AI使用準則
      • 客服信箱MM-onlineservice@mirrormedia.mg
      • 客服電話02-6633-3966
      •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
      本網頁使用 YouTube API 服務, 詳見
      YouTube 服務條款、 Google 隱私權與條款
      瀏覽此頁面即代表您同意上述授權條款及細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