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10.27 16:29 臺北時間

《新竹生活》接觸自然 人們也是環境文化的一部分

mm-logo
溪埔子人工濕地為市民打造新的自然視野。
溪埔子人工濕地為市民打造新的自然視野。
新竹市民對這樣的傳說並不陌生:相傳竹塹古城是風水寶地的鯉魚穴,在新竹都城隍廟相關位置圖紀載,面對南寮出海口,魚頭是城隍廟,魚的胸鰭兩側分別是長和宮和關帝廟,背鰭和魚腹有東寧宮與竹蓮寺,整條魚貫穿舊城區,尾部在十八尖山。在風城觀察《風城味兒》粉絲專頁和交通部觀光署官網,皆有不同版本的配置,傳說的鯉魚停留在舊城街廓,持續為新舊共生的故事增添多樣風貌。

新竹市是一座水岸城市

不僅有早年的傳說將竹塹城活靈活現幻化為鯉魚,1998年新竹市政府簽署「海洋海岸保護宣言」,更定位海洋城市的發展,沿著故事脈絡走進竹塹城,細數在歲月流轉和歷史更迭中,城市豐富的生態。
20251021cnt001
左岸生態恢復後,吸引許多動植物落腳與生根。
頭前溪是新竹市的母親之河,近年市府團隊延續政策、持續努力,讓它動人的波光風采重現,民眾可經由「微笑水岸計畫」路線體驗歷史與自然交織的旅程,遙望左岸水源草原,也將溪流映照天空的美景盡收眼底。同時在「溪埔子人工濕地」能觀察水域生態及瞭望河岸,就地串聯水文與人文,融入環境教育、人文歷史和生態景觀,深受市民肯定的新竹微笑左岸,除了步行之外也能透過YouBike,在巷弄間穿梭來去,體驗在地生活的魅力。
擁有環境生態書寫作家、大學講師身份,投入公部門30年的洪明仕,2024年獲國家環境教育獎「特優」肯定,曾出版《郵票中的魚》《世界螃蟹郵票圖鑑》《環境生態學》等書,「我小時候就好奇,覺得很多的生態原理可以互通。」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畢業的洪明仕,提到由專業延伸出博物學的訓練,讓他生活在新竹市這座環境博物館中,廣博理解人與生態的關係。

向植物與動物學習環境文化

洪明仕分享,如今在溪埔子人工濕地一帶,秋天可以見到埔姜,「埔姜根莖葉都可用,是蜜蜂非常喜愛的蜜源植物,而且要有風才會香!枝條經火燒驅蚊也非常有用。」他爬梳竹塹城社區願景協進會的調查,據說早年移民到此的漢人,在香山山腳的頂埔一帶,發現遍地盛開不知名的花草,氣味芳香濃郁,便在四周種滿埔姜(編按:黃荊)成為庄落的圍籬防蛇入侵,根據《竹塹300年文獻特輯》收錄,日人島田彌市1923年在新竹州有採集到兩筆黃荊標本的紀錄,研判埔姜圍的地名很可能指的就是黃荊。
20251021cnt001
黃荊又稱埔姜,秋天可在左岸濕地公園看見盛開遍野。
溪埔子人工濕地與柯子湖人工濕地,近年有過不少保育動物出沒,例如魚鷹、白鼻心、臺灣窗螢,除了動物之外,還有臺灣萍蓬草、香蒲、臺灣水龍等臺灣特有種植物在此萌芽生長,秋冬交替之際,也吸引小水鴨、紅冠水雞、小鷿鷈等過境候鳥在此停留,對市民來說得天獨厚的生態教室不在遠方就在眼前。
除了濕地之外,市立動物園也是市民快樂童年的回憶之一,洪明仕說動物園對社會最重要的意義是,「看人類如何對待動物,學習在文化上面的轉變。」起初人們以籠具豢養、再來用開放式的壕溝、第3代使用玻璃和網子隔絕、第4代以沉浸式的展示(例如步道)、第5代乾脆走到牠們的家去看,隨時回到原野也行,目前的生態旅遊也有這類象徵意義,人們在此透過植物與動物學習環境與人的關係,這些互動更為在地帶來環境文化長遠的累積。

說環境共融的故事

自然與環境書寫是近年橫跨人文與自然的顯學之一,洪明仕分享他的書寫心法,「人類對大自然有嚮往和共鳴,因為就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裡,就像我不只是寫保護河川,而是我就是河川的一部分,因為有連結而看見生命是一體的,環境會影響我,我也會影響環境。」他提到寫好生態故事後,當環境發生改變時,會讓人以更謙虛的心面對。
20251021cnt001
左岸濕地公園在秋天可見紫色小花、長片型葉子,就是臺灣大豆。(洪明仕提供)
除了書寫之外,近年拜科技發展與網路社群蓬勃之賜,對人們掌握自然、水文與人文的資訊也有更為積極的參與,例如「新竹喝好水」公投事件,由5位新竹媽媽組成「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」,最後在2021年12月18日,順利通過「喝好水」公投,也是市民由下而上推動環境保育的例子。
近年左岸長約近10公里的自行車道周圍有全新植被、喬灌木,也在濕地增設環景漫遊步道和生態觀景平臺,人們可更貼近人工濕地,近距離觀賞水生動植物。鄰近的豆腐岩、濕地公園、水源草原、棒球場、狗狗公園、滑板公園、南寮運動公園等景點,進一步在意猶未盡的行旅中串連起來,此外左岸滑輪公園為滑步車、兒童自行車、兒童滑板車、溜冰鞋等滑輪運動提供場地,更讓此處成為全年齡的運動廊道,增添旅遊樂趣,也找回人與水共生的環境,讓水再回到城市生活。
●《新竹生活》雙月刊各期專欄:https://culture.hccg.gov.tw/ch/home.jsp?id=576&parentpath=0,5,238
更新時間|2025.10.27 11:52 臺北時間
延伸閱讀

支持鏡週刊

小心意大意義
小額贊助鏡週刊!

更多內容,歡迎 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

活動期間,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

線上閱讀

更多內容,歡迎 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

活動期間,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

線上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