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續參與不過時,企業獲利,也在為下一代累積更好條件。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(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,LSEG)旗下永續評鑑機構—富時羅素(FTSE Russell),其評等模型是根據上百個指標各項不同得分,分別加計所屬不同主題與面向的暴險程度與權重,所計算出的永續評滿分5分,分數越高表示該企業的永續表現越佳,其所採取的模型與評級成果也被台灣永續指數所採用。
根據最新公布指出,衡量全球約8千家企業在ESG三大面向表現,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,在全台上市公司共有3家企業並列第一,包括台灣大哥大、聯電和王道銀,分別來自電信業、半導體業和金融業,從中也可發現台灣產業在永續發展(SDGs)和ESG(Environment、Social、Governance;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表現上的積極程度。
何以說企業或產業投入很重要?社會影響力投資協會於今年加入國際GSG Impact組織,台灣得以鏈節海外40多個國家,推動制度創新與資本交流。理事長陳富煒直指,「政府從2018年開始談SDGs(永續發展指標),但現在方向還要聚焦;在地緣政治與關稅議題下,企業談ESG夠不夠?這是一個疑問。今日要從SDGs為起頭。」簡單說,也就是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(SDGs)宗旨:不遺漏任何一個人(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)。
主管機關也保持同樣觀點。金管會23日例行記者會上,發布第4屆永續金融評鑑指標也指出,「(金融機構設立)永續辦公室與二分之一成員取得證照及資安資訊分享是加分部分;此外,社會面向亦為評鑑增加項目。」涓滴成河,跨出第一步的張力是無窮的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