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10.25 18:59 臺北時間

多家國際綠能巨頭評估撤台灣 本土業者曝原因

mm-logo
時事
多家國際綠能巨頭評估撤台灣 本土業者曝原因

台海局勢升溫,影響外資對台灣再生能源市場的信心。業界傳出,半年內有多家國際能源投資機構評估撤出台灣,並尋求出售旗下在台綠電資產。這波資金撤離潮牽動整體產業布局,也為國內能源開發商帶來新一波整合與擴張的機會。

★延伸閱讀★「普丁不老實」川普取消峰會加碼制裁俄核武演習抗衡

多家本土業者證實,近期有外商主動接洽,希望將在台太陽能與風電電廠打包出售。雲豹能源(6869)副總經理譚宇軒證實,幾乎所有主要的外資開發商都曾接觸過他們,討論資產轉讓事宜。譚宇軒表示,過去幾年外資在台綠能布局迅速擴張,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、全球資金成本攀升,不少外商決定暫緩新投資,甚至出售現有資產以調整全球佈局。

在台灣的外商投資者包括丹麥的沃旭能源、德國英華達、加拿大北方電力、澳洲麥格理以及瑞士Partners Group等。譚宇軒表示,目前這些外商出售的案場規模從數百MW到數GW不等,交易條件以整廠移轉為主,洽談對象多鎖定具資金與開發能力的本土企業。

譚宇軒指出,雲豹能源近年積極推動太陽能、風電、生質能與儲能等多元布局,並建立完善的財務結構與資產管理機制,加上過去多次與外商合作經驗,熟悉法規與評估流程,因此成為外資撤出時的首選接手對象。他強調,外資雖撤離,但本土企業的承接意願強勁,市場整併勢必加速。

另一方面,壽險資金的進場也成為市場新推力。隨著綠電投資被納入ESG與長期收益資產,壽險公司持續尋找穩定報酬標的,並與專業能源開發商合作,共同規劃與管理電廠資產,以降低投資風險、確保收益穩定。

業界分析,地緣政治屬於外資撤離的導火線,但深層原因還包括全球利率高漲與資金回收期拉長,導致部分基金將資金轉往低風險市場。不過,相較外商,台灣業者更熟悉在地法規與電網環境,具備靈活調度與長期經營優勢。

國內綠電業者人士認為,短期內綠能市場可能出現震盪,但長遠來看,這反而是台灣能源產業轉型的契機。若本土業者能結合壽險、基金與產業資金,強化財務與營運體質,將有機會在新一輪綠能投資潮中,建立更穩健、自主的能源生態。


【往下看更多】
若中共鎖台「天然氣僅夠撐11天」!顧立雄:提升油料儲備
快訊/李君禮真除出任能源署長!副署長擬陳崇憲出任
10月民生用電調漲! 童子賢盼重啟核能:對電價有幫助

【今日最熱門】
護膚店私下色情交易 民眾舉報警當場逮6男女
4歲童喝珍奶玩蹦床噎死!母怒控:沒說不能喝
好消息!台中34關聯場「採檢全陰性」 盧秀燕:目標清零
更新時間|2025.10.25 19:30 臺北時間
延伸閱讀

更多內容,歡迎 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

活動期間,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

線上閱讀

更多內容,歡迎 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

活動期間,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

線上閱讀